感觉是最不“靠谱”的东西

“Follow your feeling” 这句话经常出现在人们面对选择时的回答中。
确实,无论做什么事情,按照人的惯性思维,当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时,最优解往往是“跟着感觉走”,毕竟感觉是自己内心的真实反映。

然而,这种说法背后隐藏了一个重要前提:当一件事情的所有决定权都掌握在你手里时,跟着感觉走才是最优解
例如,今天晚上吃什么,这完全是你的个人决定,任何人都无法否决你的选择。在这种情况下,遵从自己的感觉自然是最佳方案。

但如果一件事情牵涉到多个因素,且不仅仅是你一个人能够决定或影响其走向时,通过“感觉”来判断和选择往往是最不可靠的方式。


客观因素比感觉更重要

观察那些厉害的人(指能够游刃有余处理复杂问题的人),会发现他们在做决定时,依赖的往往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因素

例如,一个成功的商人在选择产品时,大部分都会基于以下数据:

  • 真实的市场销售数据
  • 消费者的消费意愿
  • 竞争环境分析

这些可量化的客观数据是他们选择方向的依据。反观缺乏经验的商人,通常会用“我觉得市场需要这个产品”这样的主观感受来判断。
然而,这种依赖感觉的决策方式成功率显然低很多。

决定产品畅销与否的因素有很多,例如:市场经济、消费者需求、运营推广等。而主观的感觉往往是最不重要的
因此,当他们遇到现象级的爆款时,常常会觉得莫名其妙:“这种东西怎么就能火起来呢?”


情绪影响感觉,感觉影响判断

情绪会严重干扰你的感觉。如果你对某个人或某件事怀有偏见或敌意,那么通过“感觉”做出的判断准确率会大打折扣。

在处理以目标为导向的事情时,不妨尝试以下调整:

  • 将“我觉得这件事应该怎么做”替换为“这件事得这么做”
  • 对于“为什么得这么做”,找到论据支撑你的想法,而不是简单地说“我感觉这样做比较好”。

排除感觉的干扰,提升成功概率

所以说,感觉是最不“靠谱”的东西
当你学会剔除感觉的“幻觉”,用更客观、更理性的方法去思考问题时,你会更容易看透事情的本质,进而提高事情的成功概率。


总结

  • 感觉适用于完全由自己掌控的决策,但在复杂、多方协作的情境下,感觉并不可靠。
  • 客观数据和理性分析是高效决策的核心。
  • 学会克服情绪对感觉的干扰,以论据为支撑做出更优选择。